而后李三思在一系列测试结束之后,匆匆忙忙的跟着接应的武僧转乘飞机去往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这些接应武僧在大林寺是一个个的武僧和尚,但是从大林寺出来过后,才换上清一色的黑衣笔挺西装,深黑色墨镜,像是黑社会的保镖一样,紧跟着自己身后。
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同样的古老,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56年,初定名是“国王学院”,也是美国最古老的“常春藤联合会”成员之一。
走在这所大学里面,随处可见岁月在这里斑驳的痕迹,即使是现代的气息已经将这里改造了不少,但是在李三思看来,这里略微锈迹的栏杆,透露着古香古色,爬着古老蔓藤的大楼小屋,无一不揭示了他古老沧桑的历史。
这里是人类知识求取最高的殿堂,李三思完全不敢相信,一年前他正在自己的小城市无忧无虑读着高一的全国许多无数的普通高中生之一,除了偶尔有些小麻烦惹上他之外,他的生活基本上是大片大片涂满每个青草绿地和油菜田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也会和其他人一样,有些憧憬有些恐惧的细数着两年后来临的全国大考,和所有人一起,朝着自己梦想之中的专业和大学奋斗,过着有所期待有所张惶的人生。
像斯坦福和哥伦比亚的这种大学,李三思在以前压根是不用去考虑的,那就像身为一只蝌蚪,却妄想着要横渡长江黄河,只是一只蜻蜓,却要追逐大雁南飞。
但是现在,李三思真实的走在哥伦比亚大学踏实的校园地面上的时候,在他相距着原来的城市上万公里几乎在两个不同半球头顶着异国天空的时候,在他看到周围的黄头发好大外国人游鱼一样穿梭于过去过来的道路的时候,他才相信,原来那些无数故事里出现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的的确确而真实的存在着。
第二十九章斯坦福和哥伦比亚的风暴(下)
李三思在美国的两天过得匆忙,第一天飞往斯坦福的时候,刚下飞机就遇到接应的车队,于是马不停蹄的直奔考场,物理学的答辩考核完毕以后,又立即跟随着大部队,转机直飞曼哈顿,这才有时间熟悉曼哈顿的哥伦比亚大学,有大量的空闲用来准备第二天的心理学博士答辩和笔试。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精神过程的学科,也是一门探究意识来历的学科,这也是李三思为什么选择心理学进行专攻的原因。
一样东西,如果你像控制他,就必须先进一步的了解他,就好像如果要驾驶一辆汽车,就必须先了解它的发动方法和操控技术,李三思就是这样,为了更好的控制意识流,他不在乎多花一点时间来了解意识本身在人类脑海里的形态结构,探究它产生的根源。
为了更好的控制意识流,更是为了用意识流不断的达到自己的目标,在知识的考核过后,接下来的就应该是对大林寺九品高手的挑战了吧。
走出答辩场的时候,李三思有些抑制不住的激动,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出入这种全世界知名大学的博士考场了?什么时候,自己从高中里一个吊车尾门门功课挂红的问题少年,成为了一个即将身负物理,心理双重博士学位的不到20岁少年。
他可以清楚的看到,当自己走进答辩场的时候,周围的博士生导师,博士学生和旁观人群里无一不透露出那种在动物园看到大猩猩一样的表情。
虽然考核博士的人在三十岁上下甚至于二十七八岁的也不少,但是像李三思这样,还不到二十岁的少年,竟然会出现在这样的考场,不得不让所有人一阵惊叹。
“他应该还在参加高中的国考,而不是出现在这里……”一个导师扶扶自己快要跌落的金丝眼镜,稳住身体说。
“小子,走错了吧,你应该从后门离开!”广大阶梯教室的观众席位上面,传来一阵笑声。
“看来我们学校的校史要重新记录一笔,公元某某某年某月某日,哥伦比亚大学迎来了开校以来第一个最年轻的拥有博士考核资格备选生,假如他成功的通过笔试和答辩,那么它将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第一个最年轻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学校记者迅速用笔在纸上记录下来,分别写了两张,一张留底,一张寄给纽约时报。
其实他不知道,早在上千公里之外的加州,第一个最年轻的物理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已经出炉,加州的报纸和各大媒体已经开始转载这次事件,所有文笔修饰过的新闻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如果还有神通——记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物理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洛杉矶时报。
“惊爆!斯坦福大学再创新高,史上最年轻博士的诞生!”——报纸头条。
“人类的文明离你还有多远?年轻物理学博士全记录!”——最新书籍。
“爱佛森林长宣布接见过最年轻博士本人,据称这个博士嘴下的毛都还没有长齐!”——某调侃杂志。
“顺利闯关,十六岁神童突进斯坦福博士考场,勇夺桂冠!”——当地报纸
“不要相信那些所有加州最惊爆的新闻,因为那有可能是下一任州长选举时埋下的伏笔!”——某知名人士。
“据有关专家分析,斯坦福大学的低龄高学位神童出现,将进一步拓进求学热,并且吸引更大规模的留学活动!”——某分析评论媒体。
“高学位冰封状态即将解禁,十四岁神童的出现,预示着人类潜能正在以一个匪夷所思的程度发展。”——硅谷
前所未有的庞大人留在一瞬之间挤往答辩大厅,哥伦比亚大学最年轻心理学家博士的答辩会,足以吸引任何一个人的眼球,只要他还是人类。
有些人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骑着单车直直的冲进了花盆堆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