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场之上,给自己造成些负面影响。
上前装出一幅很是亲热的表情,将袁世凯从地上拉起来,刘克武的面带微笑嘴上说到:“慰亭兄何必如此多礼,你我都是新军之编练使,您又在朝鲜多年作为,于朝廷之功可不比小弟小太多。让您来跪拜小弟,这不是羞煞小弟、折小弟的寿吗。”
边顺着刘克武的拉托站起身,袁世凯变也笑着说到:“慰亭愧长爵帅十六载,朝鲜多年最后还是败于东洋之手。爵帅横空一出,即连破日人、连连创奇之大捷,慰亭又怎敢在爵帅面前谈什么功劳。虽同为编练使,但于朝廷的法度之上,还是应给您见礼,又何来折寿之说。”
历史上的民国大总统、洪宪皇帝现在给自己先下了跪,这让刘克武的心里先是舒坦了一下。现在再听到袁世凯也知道,他现在比功劳比不过自己,而且即使在比后台上也弱自己很多。
你个老小子,知道弄不过本少爷算你识趣。但以后弄你你还得给老子受着,老子可不想让你破坏了我的计划。
心中算计着,嘴上刘克武却开始和袁世凯以及在场赶来送行的各官员周旋、应酬起来。而与这个袁世凯,交谈不是很多,却是从气势、气度上全都压了他一头。最后还含沙射影的,问候了一句他家那几位公子。
袁世凯不是笨蛋,他当然知道刘春茹此时住在了北京那个刚刚换了名称的子爵府中。回去以后,立即就修书一封给了远在安徽的刘盛休,同意了刘家的退婚要求。
他现在也很清楚,与刘克武背后一群王爷、公爷和三大中堂相比,他实际上只靠上了荣禄和庆王俩人。李鸿章那,并没有演绎出传枪以传北洋的一幕,所以他在靠山上根本就搞不过比他小十六岁的刘克武。
乱世之奸雄者,多为能忍之人。袁世凯前面退婚,后面就把甩了翰林院编修跑到他那新军中作参谋营务处总办的徐世昌叫到了他的房间里。新一轮的刘袁之间明争暗斗,也就从这一天升级并拉开了序幕。!~!
..
第129章入鲁即布防
华北平原的夜色,在这样一个早春之夜中更显的很是春意盎然。WWw。前面的两标人马快速开进,一路走城穿县。这一次刘克武没有再沿途搜刮那些贪官,所以第一标和第四标也就拒绝任何当地官员的见面,全速向着山东开进。
第一标的标统潘万才本也想沿途搜刮点,但听闻连刘克武沿途都不下战马、不见任何各地官员,加上他身边还有两个刘克武这个新主帅的嫡系看着,也就只能闷头一路前冲。
第四标的标统冯国璋可没潘万才那么多想法,他从刘克武那拿到的,已经足够他的一家过上富实的生活了,所以不会去想着再沿途给他个人搜刮些钱财来。
其实让冯国璋不去那样做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复兴社内部的规定在那放着呢,一切浮财都交公,他没必要去那样做。
两路前锋开路,沿途府县一听是新任的汉军八旗中新的三个副都统随着“赛子龙”一同南下去上任,而且当的还是山东布政使,无人敢不迎送。各城的官员,在大战还未真正落幕之时,竟将各自的城池通宵大开至少两门,专门让新军南镇穿行而过。
夜幕降临时,刘克武身上毕竟也都带着伤,于是下令所有的受伤将领和士兵,都和自己一起钻进了直属辎重营那40辆带帐篷、没装载任何东西的空马车之上。如此一来,那些沿途的官员更别想见到自己了。
摇摆的车身,一路颠簸着拉载着整个新南军向南飞奔。后队的两标加五营,很快就在接近山东地界的吴桥镇追上了中路押解着1。2万名日军战俘的中路军。在刘克武将令催促之下,那些五城巡防营的官兵,也只能加快了行进的脚步。
好在,此时日军战俘之中那些少佐以上的军官,多数都已经被刘克武交给华世奎,押解到了北京去看押。现在这些日军之中,虽然人数比天津五城巡防的人多,但却兴不起什么风浪来。
就在刘克武带兵南下的时候,日本人也接到了消息。在东京的日本天皇立即给下关的伊藤博文去电报,让他暂停与李鸿章的谈判。随后,连夜重新调动起兵马来。二十一万预备军,组成的陆军新编十个师团、海军6万人中也有半数被组建为了海军陆战队成为天皇资本。
当刘克武带着部队走进山东德州城的时候,日军重新在鸭绿江一线展开了进攻。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着他的第四军三万多人、儿玉源太郎指挥着第五军三万多人同时分兵两路向九连城、虎山两处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早有防范、坐镇一线的马玉昆一听到枪炮声,就立即组织调动起陈列在鸭绿江沿岸的五万多清军,展开了防守反击战。双方在一开战,就进入到了焦灼的状态。
而日本天皇在朝鲜派出两个军的同时,第二步就命令山本权兵卫带着海军和三万名海军陆战队员,冲着天津展开了攻击。
当然,日本人不是傻子,他们这只是为了给清政府施行下压力的手段而已。在天津他们是只是佯攻,对着岸上打上几炮,派兵冲上海滩后马上又撤回去。
刚进德州城,刘克武就接到了日军重新发起进攻的消息。毫不停歇,他立即对刘朝先说到:“立即给李大人去电报,让他赶紧把所有在山东境内的兵力,全部都调往荣城、烟台和威海去。再给丁军门去电报,让他立即把剩余的船只,全都开到青岛去。倚仗那里炮台,保护我大清水师最后一点有生力量。”
二品的布政使,但自己的头上现在还多个汉八旗镶黄旗副都统。按满清的规矩,只要是八旗的官员,见到汉人官员就要高出一级。三品见二品不跪只参、同为二品则汉将听旗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