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作品'随身带颗小行星',登上**都市分类强推榜单、**都市二级分类推荐榜单。这是本书首次进入编辑推荐榜单,此时收藏为1390。欧阳宏2009-09-06-14:00
011.作品'随身带颗小行星',登上**首页新人作者新书榜,此时收藏为2450。欧阳宏2009-09-09-17:00
012.您地作品《随身带颗小行星》已满3000收藏。在创作地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我们将继续关注您地作品。请继续努力。争取赢得更多读者地认可。获得好成绩。欧阳宏2009-09-11-14:10
013.您好。现在通知您地作品下周获得个人书屋封面推荐。请注意保持更新。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谢谢合作。**编辑部2009-09-11-16:10
014.您地作品《随身带颗小行星》已满10万字。在创作地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我们将继续关注您地作品。请继续努力。争取赢得更多读者地认可。获得好成绩。欧阳宏2009-9-12-19:42
015.作品'随身带颗小行星'。登上**个人书屋封面推荐。这是本书第二次进入编辑推荐。此时收藏为3430。欧阳宏2009-09-13-14:10
016.您地作品《随身带颗小行星》已满5000收藏。在创作地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我们将继续关注您地作品。请继续努力。争取赢得更多读者地认可。获得好成绩。欧阳宏2009-09-18-17:10
017.恭喜您。您地作品通过三江审核;请主动联系**编辑邓肯。商讨上榜事宜。致谢;QQ验证时。请注明作品与笔名。请到三江频道最喜欢地本期三江作品栏目为自己地作品拉票助威。效果很好。上榜期间。建议更新数量:周一周二周六每日三章。其余两更。周一凌晨零点第一更。**编辑部2009-09-16-09:15
018.我是都市频道编辑海豚,您的作品下周将要进行分类频道小封面推荐,请在推荐期间保持稳定更新,如有不能更新的情况,请及时联系编辑。**编辑部2009-09-17-10:03
019.作品'随身带颗小行星',登上**三江推荐、**都市分类频道小封面焦点推荐。这是本书第三次进入编辑推荐,此时收藏为5430。欧阳宏2009-09-20-14:10
020.您的作品《随身带颗小行星》已满8000收藏,在创作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我们将继续关注您的作品,请继续努力,争取赢得更多读者的认可,获得好成绩。欧阳宏2009-09-22-12:10
021.您的作品《随身带颗小行星》已满10000收藏,在创作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我们将继续关注您的作品,请继续努力,争取赢得更多读者的认可,获得好成绩。欧阳宏2009-09-22-17:25
022.您的作品《随身带颗小行星》已满12000收藏,在创作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我们将继续关注您的作品,请继续努力,争取赢得更多读者的认可,获得好成绩。欧阳宏2009-09-25-12:00
023.您好,现在通知您的作品下周获得都市频道二级分类推荐,请注意保持更新,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谢谢合作。**编辑部2009-09-25-15:08
024.您好,现在通知您的作品下周获得首页强推,请注意保持更新,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谢谢合作。**编辑部2009-09-30-11:07
025.您好,现在通知您的作品下周获得都市频道二级分类推荐,请注意保持更新,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谢谢合作。**编辑部2009-09-30-11:51
026.作品'随身带颗小行星',登上**首页强推、**都市频道二级分类推荐。这是本书第五次进入编辑推荐,此时收藏为12800。欧阳宏2009-10-04-15:50
027.您的作品《随身带颗小行星》已满15000收藏,在创作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我们将继续关注您的作品,请继续努力,争取赢得更多读者的认可,获得好成绩。欧阳宏2009-10-09-06:00
028.我是四组编辑红茶,现在通知您的作品从今天开始上架销售,请在上架后保持稳定更新,争取赢得包括VIP读者在内的更多读者的支持,获得好成绩。**编辑部2009-10-10-09:17
正文木星系——欧阳宏设想的根据地
更新时间:2009…10…1116:55:18本章字数:4639
【木星——一颗亚恒星,未来的恒星】
木星难道仅仅是行星吗?为什么不能把它看作是颗未来的恒星,看作是正在向恒星方向发展的天体呢?读者也许会惊讶:这样提问题是否太荒唐了?20世纪80年代初,前苏联科学家苏切科夫提出木星也许是颗正在发展中的恒星这种新见解之后,确实遭到了不少非议。但是,苏切科夫的意见也并非“空中楼阁”,毫无依据。他的主要观点是:木星内部在进行热核反应,它有自己的热核能源,应该归到“能自己发热、发光”的恒星类天体里去。
事情真是那样子吗?
木星离太阳比地球远得多,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也少得多,表面温度理所当然要低得多。根据计算得出的结果,木星表面温度应该是零下168摄氏度。可是,地面观测得出来的温度是零下139摄氏度,与计算值相差近30摄氏度,这无论如何不可能是由误差造成的。让探测器在木星附近进行测量,准确程度理应更高些。“先驱者11号”于1974年12月飞掠木星时,测得的木星表面温度为零下148摄氏度,仍比理论值高出不少,说明木星有自己的内部热源。
对木星进行红外线测量也反映出类似情况。如果木星内部没有热源,它吸收到的热量和支出的应该达到平衡,地球和水星等类的行星的情况正是这样。木星却不然,它是支大于入,约大15~20倍,这超支的能量从哪里来呢?很明显,只能由它自己内部的热源予以补贴。
木星是一颗以氢为主要成分的天体,这与我们的地球有很大的差异,而与太阳相似。木星与太阳这两个天体的大气,都包含约90%的氢和约10%的氦,以及很少量的其他气体。关于木星的内部结构,现在建立的模型认为它的表面并非固体状,整个行星处于流体状态。木星的中心部分大概是个固体核,主要由铁和硅组成,那里的温度至少可以有30000度。核的外面是两层氢,先是一层处于液态金属氢状态的氢,接着是一层处于液态分子氢状态的氢;这两层合称为木星幔。再往上,氢以气体状态成为大气的主要成分。
具有如此结构的天体,其中心能否发生热核反应而产生出所需的能量来呢?许多人认为是可疑的,甚至不可能的。况且木星的质量并没有达到太阳质量的007。
比起太阳来,木星确实有点“小巫见大巫”。称“霸”其他行星的木星,体积只有太阳的千分之一,质量只及太阳的1/1047,即约0001个太阳质量,而中心温度也只有太阳的五百分之一。有人认为,这并不妨碍木星内部存在热源,因为它是在木星形成过程中产生并积累起来的。
前苏联学者苏切科夫等的意见是颇为新颖的,他认为木星内部正进行着热核反应,核心的温度高得惊人,至少有28万度,而且还将变得越来越热,释放更多的能量。释放的速度也将进一步加快。换句话说,木星在逐渐变热,最终会变成一颗名副其实的恒星。
我国学者刘金沂对行星亮度的研究,从一个侧面提供了证据。他发现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水星、金星、火星和土星的亮度都有减小的趋势,唯独木星的亮度在增大。如果前述四行星的亮度减小与所谓的太阳正在收缩、亮度在减弱有关,那么,木星亮度增大的原因一定是在木星本身。刘金沂得出的结论是:在最近2000年中,木星的亮度每千年增大约0003等。这无异对苏切科夫等的观点作了注释。
此外,太阳不仅每时每刻向外辐射出巨大的能量,同时也以太阳风等形式持续不断地向外抛射各种物质微粒。它们在行星际空间前进时,木星自然会俘获其中相当一部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