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他们来这里地目的,司马差点没笑出来,原来这些人来这里,是希望能够通过司马得到金城银行地贷款,以用以发展上海的造船业。
在日本报纸的结尾,日本人就提出如果必要,日本政府应当制定本国货物优先法案,以保证日本货物的海外竞争力,其核心目的就是通过对外国代运本国优势产品,客以高运费,以保证本国优势产品竞争力。
所谓的优势产品,正是指日本的轻工业产品,而在这时,受限于中国最大的外洋运输企业招商船局的规模,所以除了东南亚的货物出口之外,中国商品的出口运输大都依靠外国公司,而此时,因为英美法三国航运力量都是优先保证本国战争需求,以至于亚洲外运航线几乎被日本一家垄断,所以中国商品大都是通过日本商船运输出口。
如果一但日本出台这种贸易保护政策,那么刚刚有所起色的中国民族企业,就可能面对一次空前打击,现在国内企业之所以繁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国际市场的需求,如果失去国际市场,恐怕大多数民族企业都会破产。
这一切显然不能被国内的企业家们所能接受,虽说日本现在还没有通过这样的贸易保护,可是每个人都担心未来会不会被通过,那时的损失,不是那个人所能承受的。
因此,江浙实业界在一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就连夜开会决定集体出资建立中国远洋船运公司,以应对日本未来可能在运输上刁难中国企业,必竟谁也无法保证日本未来会不会以此遏制中国企业的发展。
而有钱显然不行,因为没船,日本显然不可能向中国企业出售远洋货船,如果可以的话,恐怕仅只是目前外洋航线获利之丰,招商船局都会扩大自己的远洋船队,以从中谋利了,那里会等到现在。
于是江浙实业界就决定自己造船,无法从外国造船厂定船,那么只能在国内想办法。现在国内仅不过只有江南造船厂、马尾造船厂、还有就是朱志尧的求新造船厂等少数几家船有制造过3000吨以上的远洋商船。
而这些船厂大都受限于资金等原因无法进行扩建,在生产规模小的前提下,肯定无法满足江浙实业界的交船的时间要求,还有就是数量要求。
当时江南、求新、均昌、森记、协顺昌等十多家船厂曾准备向江浙银行团贷款,可是江浙银行团却直接拒绝了他们的贷款要求,必竟贷款额度之大,非恐怕是中国银行史上第一次,再则贷款给船厂,不见得能收回投资,必竟有前车之鉴摆在那里。
而这个前车之鉴就是朱志尧的求新造船厂。两年前承制了法国定单3000吨海船“美利”、“美坚”号,两船合同定价为100万两白银,工厂向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贷款80万两购置钢材。
求新造船厂承建“美利”、“美坚”号海船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钢铁原料奇缺,价格暴涨,工厂为建造上述两船实际亏本达50万两白银。现在求新船厂如果取不到资本垫付的话,恐怕很快就会被东方汇理收抵,以偿还贷款。
再则造船所需钢材目前国内全部都依赖进口,这钢材价格是一月三价,可造船却是长数月甚至几年,如此一来一但发生和求新船厂一样的事情,江浙十多家银行可担心这几百万的贷款付之东流,到时银行就算是收下了这十几家船厂,又有什么用?
因此在江浙银行界拒绝了上海造船界的巨额联名贷款之后,江浙实业界和船界就把眼睛投向了华北那个以“支持国内实业发展为已任”的金城银行。!~!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其实在上海船界代表来西北之前,就曾经向金城银行递过贷款申请,当周作民接到上海船界递交的贷款申请时,虽说支持国内实业界发展,是金城银行创办的初衷。WwW。
但是周作民看到的却是另一个机会,一直以为,在江浙两省以四明、浙江兴业、浙江实业、中华东陆、中华劝工、中国垦业、中国企业等一大批银行江浙本土银行,所组成的江浙银行团严密的控制着江浙两省的金融业,而这一次上海船界向金城银行贷款,就是金城银行进入江浙金融业的机会。
虽说一直以来,西北公司向江浙实业界出售的机器都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而垫资方就是金城银行,虽说目前贷款总额已经非常可观,可是这些贷款大都是分散的,而且是没有任何影响。
但是向整个上海国人船界注资却完全不同,这一次贷款等于间接控制了中国70%的造、修船能力,可以想界时在国内会引起什么样的轰动!可是尽管如此,当看到上海船界的贷款总额时,周作民还是连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
“500万!”
当司马听到这个数字之后,终于知道为什么周作民最后会拒绝上海船界的贷款申请了,几乎相当于金城银行资产之半!周作民不拒绝才怪。就是司马都想开口拒绝。虽说金城银行依托为龙烟矿冶筹股的机会,资本在几月内番了数番,再加上司马前后三次注资,以用于满足支持国内实业界贷款,可是现在金城银行的资本不过千万元,存款也不过倍于此而已。
几月来,金城银行已经对国内实业界。发出了相当于自身资本的贷款,虽说这些贷款有西北公司、购机方的双方信用担保。但贷款总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