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也非常不满曹操和王奇站在同一立场,但是此时也实在不是多竖强敌的时候。
“呵呵!本初兄,季云老弟,我看此事就此揭过如何?曹某不接这个权行颍川太守的任命,本初也当没发过这个命令!”曹操笑道。
虽然对袁术刚才的称谓有点生气,但他可不是一个不顾场合的人。他原来的所作所为已经有点得罪袁氏兄弟了,所以此时就赶紧说几句,希望能够弥补一下双方的关系。再加上内心还是希望诸侯能够联合起来讨董,所以就再次说出了挽留的话。
“是呀!是呀!为了讨董大业,本初收回任命,季云就当作事么事也没发生过好了!”旁边的袁遗也附和道。
他并不是一个无主见之人,袁氏三兄弟中,官职最低的是他,但是要讲人情的话,反而是他最看重。对于袁绍袁术的做法,他也是有点不满的。如果说三兄弟中有谁是真正想讨董的话,那就只有他了。
袁绍看了诸侯的态度,知道他们肯定也不满自己的做法,本来有心说几句推卸责任的话,但是看到曹操和袁遗出来打圆场,自然就不会再说了。心中暗道,只要你王奇愿意留下来,今后怎么对付你还不是由我说了算!
“哈哈!孟德兄!伯业兄,你们看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我难道还有脸继续留在这儿吗?”王奇笑道。
不过这和有没有脸根本没关系,实在是王奇太了解这兄弟二人的脾气了,袁绍还好,虽然有时候会做一些阴险之事,但基本原则还是有的;但这个袁术实在是一个真正的小人,还是一个愚蠢的小人,有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他说不定也会做。如果继续留在盟军大营的话,自己就得做好随时应对袁术偷袭的准备,这样的事情可不是王奇愿意见到的,所以此时还是明确的表示了去意。
“好!既然如此,那张辽也告辞了!”
张辽看到王奇的态度,马上就表示了相同的看法。
这下诸侯坐不住了,他们本来静坐在一旁,是既不想得罪袁绍,又不愿让袁绍得权。心中存着是让王奇和袁绍斗的两败俱伤的想法,但此时张辽也要告辞,他们就受不了了,诸侯中最强的两支力量走了,这讨董之战还怎么打呀。
“唉!这又何必呢!”
“文远可不能走呀!”
“唉!这件事还是就这么算了吧!”
诸侯纷纷出言拦阻,希望说服两人停止行动。
但盟主袁绍听了,反而到不好出口了。王奇的离开,确实是解决当前情况的最佳选择,但是张辽也要离开,却让他有点接受不了。只是要张辽留下来,就必须承认自己原来做的是错的,袁绍就算肚量再大,也不会承认那样的事情。所以看到两人的表态,虽然脸上阴晴变化不断,但是嘴上却没说一句挽留的话。
王奇早就决定离开此地了,自然不会再听诸侯的劝说,对众人抱了抱拳,道一声:
“后会有期!”
就带着黄忠张飞等人,由关羽和曹操护送,告辞出帐去。
而张辽早就得到王奇的指示,在王奇走了以后,也就告辞走了。
…………………………
就在王奇告辞离开盟军大帐时,董卓也好离开虎牢关,进入了洛阳。
虽然已经得到了王奇不进攻的承诺,但是董卓还是有点不放心,所以就将大部分兵马留下,叫樊稠、张济等守虎牢关,而自己则是带了一万西凉精骑和吕布一万五千并州铁骑回到了洛阳。至于汜水关,则还是由李傕、郭汜把守。
刚回到洛阳,董卓就叫李儒和吕布去准备迁都事宜,自己则是一个人进宫,去发泄这几天在虎牢关受的气。
得到命令后,李儒自然是真的带人去准备了,但是这个吕布,却是被好友李肃带到了一座豪宅之中。
“拜见温侯!”一众朝廷老臣,如司徒王允,太尉黄琬等人竟然全都对着吕布恭敬的作了一揖。
“这……”吕布有点愕然。
他只不过偶尔在李肃面前抱怨了一下自己不能得到董卓的真心对待,对他当初的的引荐有点不满。结果李肃就告诉自己,他有一个办法可以消除自己的不满,只是要先带他去见几个人。
当时吕布就好奇的答应了。只是没想到,李肃让自己见的竟然全都是朝中老臣,心中本来已经有几分猜测了,但见到这些老臣竟然全都恭敬的像自己行礼,饶是吕布脸皮厚,也觉得有点承受不起。
稍微愣了一下之后,马上往前几步,扶住当先的司徒王允道:
“诸公皆是朝中大臣,怎能对吕布行如此重的礼!”
“温侯此次率军挡住山东诸贼,得胜归来,功莫大焉!定然会得到太师的封赏,马上就能超过我们这些老头子了!所以这一礼温候是当的起的!”王允面不改色的吹捧道。
“是呀!是呀!以温侯的才能,不久就会位极人臣的!”旁边的黄琬也是老成精的人物,拍起来一点也不比王允差。
其余的蔡邕,石广远等众人听了暗暗汗颜,想不到平日温文尔雅的几位大人还有做弄臣的本事。
“哈哈……”吕布听了一阵大笑。
能同时被这两位朝中重臣夸奖,怎么会不高兴。但马上吕布就笑不出来了。
“唉!众位大人不必客气,直呼吕布表字即可。这次虎牢之战全是太师的功劳,我又哪能受什么封赏!”言语间却是颇为落漠,对董卓也不称义父了。
“啊!怎么会这样?奉先和太师虽然情同父子,但那有儿子立了功,受赏的却是老子的道理!”黄琬故意惊讶道。
“唉!休再提起,只因这次回来,我们本来就没有获胜!”吕布想起董卓不肯给自己宝刀,不由恨恨的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