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欲废嫡立庶,非反而何?”
“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董卓怒道。
袁绍亦拔剑道:“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董卓看到身边都是自己人,就真的想动手杀了袁绍。李儒阻止道:
“事未可定,不可妄杀。”
袁绍当然也不敢真的在董卓的地盘动手,其实他在跳出来之后就已经后悔了。此时见董卓并未再动手,就手提宝剑,辞别百官,将官印挂在东门,投奔冀州去了。
董卓对太傅袁隗道:
“汝侄无礼,吾看汝面,姑恕之。废立之事若何?”
袁隗曰:“司空所见是也。”
董卓道:“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
群臣震恐,皆云一听尊命。
宴罢,董卓问侍中周毖、校尉伍琼:“袁绍此去若何?”
周毖道:“袁绍忿忿而去,若购之急,势必为变。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山东非公有也。不如赦之,拜为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
伍琼也道:“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诚不若加之一郡守,以收民心。”
董卓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即日差人拜绍为渤海太守。
中平六年九月,也就是昭宁元年九月。
董卓在嘉德殿将少帝刘辨废为弘农王,命何太后还政,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再次改元,拜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
但董卓总觉得留着少帝是一个祸害,刚好后来少帝做了一首埋怨的诗,被董卓找到借口,立即令李儒带人绞死少帝的皇后唐妃;以鸩酒灌杀少帝和何太后。董卓认为再也没有危险了,自此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
袁绍在渤海听到董卓弄权的消息,就差人赍密书来见王允。
信中说:“卓贼欺天废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听闻,岂报国效忠之臣哉?绍今集兵练卒,欲扫清王室,未敢轻动。公若有心,当乘间图之。如有驱使,即当奉命。”
王允得袁绍书信,心中好笑,袁家人的为人他还不清楚吗,这分明就是想座山观虎斗吗。不过心中也想找机会除掉董卓,只是想不出办法。
这一天,王允在侍班阁子内看到旧臣都在,就说:
“今日老夫贱降,晚间敢屈众位到舍下小酌。”
众官都答道:“必来祝寿。”
当天晚上,王允设宴后堂,公卿皆至。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
众官惊问:“司徒贵诞,何故发悲?”
王允答道:“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
众官听了一起大哭。
坐中一人突然抚掌大笑道:
“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
王允船头看那人,是骁骑校尉曹操。王允怒道:
“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
“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曹操答道。
王允离开座席问道:
“孟德有何高见?”
“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久闻豫州自得匠师郑浑以来,兵甲天下无双,愿借兵甲一副与操,待我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曹操答道。
王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
遂亲自酌酒一杯捧给曹操。曹操沥酒设誓,王允叫一旁侍候的王才脱下身上所配兵甲给曹操。曹操披了铠甲,拿了钢刀,饮酒毕,就起身辞别众官而去。
第二天,曹操佩着钢刀,穿了铠甲,来至相府。只因为心害怕,却是比相约的去的迟了。面对董卓的责问,曹操只得借口马匹不好。刚好董卓新得了几匹好马,就叫吕布去牵来送给曹操。
曹操看吕布出去了,找好机会正准备行刺,却被董卓在看衣镜中看到了。忙问他为何。曹操吓出一身冷汗。忙道:
“豫州兵甲无双,曹操在昨日蒙王司徒看重,送于锐利兵甲一副,今见恩相赐予宝马,曹操无以为报,愿将此兵甲卸下转赠与恩相!”
说着就把铠甲和钢刀都解了下来,趁着董卓正在专心的看兵甲,曹操借口更衣,匆忙退了出来。来到院子里刚好碰到吕布牵马过来,就说董卓让自己来试骑,吕布虽然见曹操衣衫不整,但看房中董卓正在看一副铠甲,也就不加怀疑。
曹操骑上西凉马,径直就奔东城门而去,那里还敢再去行刺董卓。
董卓在房内久等不见曹操回来,就问吕布为何。吕布回答是去试马了。刚好李儒来了,两人就把刚才的情形说给他听。李儒智谋过人,当即就说曹操刚才是意图谋刺,叫吕布去曹操的住所察看。
稍候吕布回来,报告说屋中没有人,而城门官回报曹操已经骑马出京了。
董卓大怒,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那曹操自从出了京师,潜行藏迹来到中牟县,眼看即将出司州了,再过去就是陈留郡,那可是自己的地盘了。所以稍微有点放松,就在路边的一个小摊中买了点熟食,准备路上吃。
“客官!这是你要的包子!”店老板把东西递给曹操。
曹操正准备伸手结果。突然背后一阵大力传来,一个踉跄,人已经被几个兵丁扑到在地了。
“哈哈!曹操呀!曹操!可终于让我等到你了!”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
(以上内容多摘自三国演义;但这几章字数有较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