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法典颁布之后,使得中华帝国国内政治、经济和军事有了约束的法典,一切都即将走上正轨。
在文化上,邓浩楠同样十分重视。废除了八股取士制度,科举制度变成了文科考试制度,而六艺取士制度变成了理科考试制度。
之前成立了国立帝国大学,效果不错。为此,邓浩楠开始拨款在各个州府所在的建立州立学校。由于没有那么多外国教授和助教帮忙,邓浩楠也信不过让外国传教士去当老师,因为州立学校的学生年龄正处在定型期,因此邓浩楠决定州立学校只教授帝国本土文化和知识。
不过,这些正处在思想定型期的学子们,更是邓浩楠关注的对象。为此,邓浩楠要求在州立学校的课本上,第一课要学习的便是忠君报国思想,将祖国的概念和他们的父母联系起来,让他们把君王和祖国当做父母一样尊敬和爱戴。
本来,如果邓浩楠没有任何声望的话,这种做法会适得其反。偏偏邓浩楠此时是国人们心中的神,国人强烈的个人崇拜下,很快就接受了课本上的教导,成为拥护邓浩楠,维护皇权神受的主力,并渐渐的影响其他人,影响下一代,从而让皇室能够永远在中华大地延续下去。
邓浩楠本来想要实现义务教育来着,但是最终放弃了计划,因为首辅钱谦益和文武百官都不赞同。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集体不赞同邓浩楠的想法,但邓浩楠并没有怪他们,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却是为了维护皇室。
理由很简单,钱谦益给出了解释。那就是自古以来,帝王想要控制国民,实现长远统治,就必须奉行上智下愚的政策。愚民是每个帝王必须的工作,否则民间智慧开启,将威胁皇权。
邓浩楠也深知这个道理,但他更知道纸包不住火,未来三百年后,老百姓将会得到智慧开化,愚民将荡然无存。如果现在实行愚民政策,那么搞不好自己的后代像满清统治者那样,又玩起了焚书坑儒的事情,那样导致民族倒退挨欺负是邓浩楠不想看到的。
然而,邓浩楠并没有着急。他深知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因此朝堂上,他喜欢慢慢引导那些老古董们,而不是跟他们对着干。
神武元年九月,邓浩楠得到了一个更加令他高兴的事情,那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竟然答应了让中华帝国负责开凿苏伊士运河。
御书房内,邓浩楠看着奥斯曼帝国的授权书,一旁是文武官员们满脸欣喜的表情。
无疑,允许中华帝国开凿苏伊士运河,将会给帝国的贸易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凿苏伊士运河等于缩短了到欧洲一半的路程,节省半年时间。李德的报告早就让百官们欣喜若狂了,用邓浩楠的话说,如此巨大的利润,百官们的俸禄将提高两三倍,高薪养廉是邓浩楠杜绝国内贪官的主要手段。
而军方将领们则看到的则是苏伊士运河的巨大军事价值,那里是欧洲的门户,如果帝国控制了那里,就等于在海上打通了欧洲的大门,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皇上,奥斯曼帝国这么痛快的就答应了,会不会有诈?”
钱谦益率先提出了疑点。
没错,当邓浩楠的特使团抵达君士坦丁堡时,奥斯曼帝国皇帝穆拉德四世得知中华帝国愿意帮助他们开凿苏伊士运河,不但没有刁难,而且对于中方代表提出的任何要求都答应了。
这的确很不同寻常
众大臣们纷纷陷入了思索当中,接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不对劲儿C!~!
┏━━━━━━━━━━━━━━━━━━━━━━━━━┓
┃∷书∷书∷网∷∷∷∷∷∷∷∷∷∷∷∷∷∷∷∷∷∷∷┃
┃∷∷∷∷∷∷∷∷∷∷∷∷∷∷∷∷∷∷∷∷∷∷∷∷∷┃
┃∷W∷W∷W.S∷H∷U∷S∷H∷U∷W.C∷N∷┃
┃∷∷∷∷∷∷∷∷∷∷∷∷∷∷∷∷∷∷∷∷∷∷∷∷∷┃
┗━━━━━━━━━━━━━━━━━━━━━━━━━┛
第325章狠狠地扎下一颗钉子
御书房内,文武大臣们就开凿苏伊士运河一事展开了讨论。wWw、
文武百官们只能从屏风上挂着的世界地图上面看到苏伊士运河的位置,稍微有些头脑的人,比量一下海洋路线便可以知道苏伊士运河的巨大作用。
邓浩楠的想法自然比他们多得多,因此他仅仅拿着手中的合同文件仔细研究着。
这份合同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同中华帝国拟定的关于开凿苏伊士运河的相关细节问题。上面有着穆拉德四世的亲笔签名和奥斯曼帝国政府的印章,表示奥斯曼帝国已经同意了合同内容。
合同内容虽然高达几十页,但是核心文件其实很简单。
首先,也就是第一条。租期九十九年,期满后,运河全部权利归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有。第二条是奥斯曼帝国必须无偿提供开凿苏伊士运河所需的土地,即中华帝国苏伊士运河公司所需运营土地。第三条是土耳其政府必须提供必要的劳动力。第四条是公司有权派出相关人员和相关设备进入埃及,以及派出保护这些人员和设备的军队。第五条,土耳其政府将获得公司利润的百分之五。
显然,开凿苏伊士运河的利润基本上都被中华帝国拿去了。而且租期长达九十九年,土耳其获利只有百分之五,太少。更关键的是,运河所需的土地归中国公司所有,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