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的发展,“我”一路惊险地来到东北,参加了抗联,并很快成长为一名基层的军官,血腥而刺激的战斗生涯开始了……
随后,“珍珠港”事件爆发,大洋彼岸的美国也遭受了日本的进攻。我的好友斯科特幡然醒悟,正式请求从国防部调到基层军队,并随即随大部队开赴欧洲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升级。
在影片进行到一半,也就是抗日战争进行到第六个年头,战局进入相对平缓的相持阶段之际,斯科特奉命率领一只部队来到了中国,为的是给处于窘迫境况的东北抗联官兵,送来急需的枪支弹药。
非常可惜的是,他的任务虽然完成了,但却在率部带着车队离开东北之际,陷入了日军的包围圈。虽然我带领人手顽强地将他给救了出来,可惜此时他已经身上数枪,危在旦夕了。
看见身为老朋友的我,满面风霜的样子,他有着很多的感触。在临终前,他要求我,在他死后,以他的名义,写信给他在美国的亲人,还有在欧洲战场上的兄弟,叫他们继续努力作战,不能因为他的死亡,而感到害怕,并因此想到回国。作为一个军人,就要尽到军人的职责,把这场战争胜利地打完!
影片的下半部,交叉着庞大的战争场面,包括中途岛海战,诺曼底登陆等等大型战役的缩影,以揭示战争的残酷,再添加入亲情,以及对战争的反思等诸多因素,编织成一副波澜壮阔的立体战争形象。
剧情就这样有条不紊地发展着,直到最后战争结束。
最后内幕揭晓,原来,大家都在相互骗着对方,斯科特的家人,除了在国内还在上学的唯一一个未成年的弟弟外,其余的亲人全部都已经在各大战场上战死了。而我也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看到自己身边的朋友,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而深爱我的女人一个接着一个倒在血泊之中,那种巨大的无奈的痛楚,吞噬着我的心灵……
结束完这场灾难后,双手沾满敌寇鲜血,满怀复仇思想的“我”,再也无法拿起小提琴,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来,斜阳西下,人们常常看到一个孤单的身影,对着天地发呆,他似乎在追忆着什么……
时光迅速往后发展……几十年后的一个白发老人,来到中国,在一位曾经才华横溢的音乐家的坟墓上,献上了一束鲜花……
而就在这看似和平的年代里,依旧发生着血腥惨烈的战争……荧幕上,不停地跳动着血腥的战争画面,包括着近几十年来,全球所有不安全的地方和区域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战争。所有这一切,时刻提醒着人们,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
影片的大致内容就是这样,而我除了参加演出外,最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将影片中出现的每一个角色都处理好,达到每一个出现的人物,都鲜活灵动,而决不突兀。
正文第三百三十一章大结局(六)
更新时间:2008…9…2721:01:14本章字数:3559
我们马上要在洛杉矶海豹滩拍摄的镜头,演绎的诺曼底登陆那惨烈的一幕。当十万美军集结,再加上明暗交错,多达数千处的滩头暗碉在镜头中浮现的时候,我真的有一种时光交错,重回战争年代的错觉。
第二天,铺天盖地的飞机从天际飞过,机枪的火舌交织成密集的火网,呼啸的炮弹全面开花,奔涌的人流似乎永远也没有尽头,连成海天一线的战舰拉起凄厉的警报,这雄浑的战争场景,一一出现在电影的镜头里,我知道,我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拍戏的状态。
这次拍摄的所有道具,包括飞机、大炮、汽车和坦克,除了从各大电影制作公司调集外,其余的就是专门定做的,消耗在这方面的花费就达到了两亿美金,开创了全球拍片道具花费之最。
电影有几条清晰的主线。一条自然是战争,这也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另一条是影片中“我”的曲折经历,以及我的感情生活,讲述人在战争中所受到的巨大伤害。这条线索,充满着人性的悲怆,特别是原本充满丰富彩色基调的感情,突然被撕裂,变成惨白色的时候,那种悲怆的情感,确实会让人产生一种天地崩塌的感觉。第三条主线,则是斯科特的思想转变,以及他和家人之间善意的欺骗,这条线很感人,但也最无奈。
最主要的女主角有两位,分别是杰西卡·艾尔芭和刘依菲,我其他的女友则出任了相应的配角。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在于她们的气质最适合相应的角色。杰西卡,艾尔芭热情似火,而刘依菲则文静似水,她们相得益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