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筋节骨骸,处处松开,云昊按浩气诀入门的要领,一招一式,莫不依照壁画上的拳式,渐渐舞得轻活圆熟,练了十几遍,双脚重重一踏,收了拳架。
“吱嘎!”那个佛陀塑像抖了一下,缓缓移开,露出一个刚容人钻进的洞口。
一方月光般柔和的白光从洞口溢了出来,静静地浮在地面。
好奇心大盛,云昊取下墨镜,循着那光,钻进洞去,里边是一处密室洞窟,高可人立,宽有七八平米。
进去之后,洞边有块凸起的石柱,云昊一搬,那尊佛陀塑像又“吱嘎”一声移了过来。
密室洞窟并不沉闷,空气洁净清新,仿佛置身森林中一样。
密室洞窟正中,放着一张雕刻着莲花的圆腰鼓形石墩,看那个样式,像是唐朝遗物,上面放着一个白色半透明的琉璃壶,琉璃壶前面有一个古老的金属卷轴,上面纹路苍古,雕刻了一段奇怪的文字,有些像藏文。
云昊伸手拿起那卷轴,入手颇沉,这是黄金锻造的,打不开卷轴,看不到里面的内容,云昊暂且将它收起来。
柔和的白色光线从琉璃壶中静静地溢出来。
云昊轻轻揭开壶盖,一圈圈像水波涟漪的光从琉璃壶中荡漾开去,他的心瞬间沉浸在一片安宁祥和之中。
莫不是佛骨舍利?
舍利子,佛祖释迦牟尼和佛门得道高僧圆寂火化后留下的结晶体,其物质组成结构不详,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成佛状;颜色有白、黑、绿、红等;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坚硬如钢。
据说有位得道高僧火化后,他的骨灰在信徒三日三夜虔诚的供奉中,凭空生出了十几颗晶莹剔透的舍利子。
佛经《摩诃般若罗密多心经》说:“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
Ps:路过打酱油的兄弟,会员点击,收藏,推荐,帮帮忙,支持一下清早起床码字的燕歌,这厮笨,就知道勤奋。
6。密宗舍利(下)
以云昊的大盗眼光和知识,一下子就猜中壶中宝物的来历。
怀着虔诚恭敬之心,云昊将琉璃壶里散发着光晕的佛骨舍利取了出来,入手温热,似乎心中无穷的烦恼,人生种种悲苦似乎都如烟散去。
云昊将佛骨舍利捧在手中,高举在额头,屏住呼吸仔细观察。
形状似佛,似玉非玉,晶莹透明,里面似乎还有缓缓流动的液体。
舍利接触到云昊手上凝结的血块,慢慢将它融化成鲜血,吸了进去,有一抹血色的烟雾在晶莹剔透的舍利中慢慢扩散,如在水中洗墨。
用这个法子来清理血污不错,云昊心中一动,将佛骨舍利慢慢移动,清理光学迷彩服上的血污。
血雾在佛骨舍利中扩散,凝结,云昊将舍利放在被子弹擦去一块皮肉的手臂伤口处,伤口温热,又有些痒痒的。
伤口在愈合,在肉眼可以看见的速度重生,云昊的心中已经不能用惊奇来形容了。
手臂原来的枪伤连个疤都没有,光滑平整,佛骨舍利起了变化,那抹血雾凝结成液,在佛骨里偱着奇特的经脉缓缓地流转起来,就像云昊以前学过的中医经脉图。
也许这枚神奇的佛骨舍利能助我修炼浩气诀,云昊异想天开,脱去上衣,将佛骨舍利放在肚脐眼处,用块急救胶布将它固定。
浩气诀储存内息的地方在正对脐眼的虚危穴中。
虚危穴前对脐,后对肾,不偏不倚,正居人体正中,人体自身禀受父母先天遗传的真阴真阳,都潜藏此穴,全身五脏六腑也是受此中元气所养。
云昊按自己平日修炼的法子,先站了会形意无极式,感觉到心脏平稳跳动,气血缓缓流动,精气神内敛,全身精力充盈,才由静到动,调动意、气,练起了三体式。
此时云昊前后两腿相夹,仿似鸡腿;后膝里扣,上体反拧,腰身如龙身三折,蓄力养气;上身像熊一样拔背垂肩,力贯肘手,手不离心,肘不离肋,仿似猛虎扑食前蓄力待发。
云昊反复体会着形意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四种动物的象形之意,脊椎骨从头到颈,宛如一条蛇,轻微地推动下来,全身已经微微发热,有了一丝汗意。
啪!全身重心准确地落到了尾椎上,云昊像突然被人踩住尾巴的猫,全身的毛炸了起来,一股冷意从尾巴沿着脊椎升到了后脑。然后头皮发麻,全身鸡皮疙瘩暴起,毛孔紧紧地闭上了。
云昊体内无形的热气在千钧一发的时候,被紧闭的毛孔堵了回来,身体就这样一冲一逼,像皮球一般涨了起来。
就这样冲逼了七七四十九次,云昊感觉到自己好像要被涨破了,才突然停下来,双手往上一提,到眉心,然后虚按下来。要把全身的热气都按进正对脐眼的虚危穴。
云昊顺势运转起浩气决。
将肛门一提,会阴一收,使身体下部的热气,全部提到了虚危穴,上面和下面的热气凝结会合,会合成内力,团团聚在虚危穴中,形松意紧,慢慢地达到气聚而精凝,精凝而神会的境界。
周身内力绵绵不绝,云昊已到了举重若轻,刚柔互济的形意化境,就是周俊驰所描述的人武尊境界。
贴在脐眼的佛骨舍利感受到虚危穴的内息热流,一股温热的能量通过脐眼,流向虚危穴。
云昊此时感觉就像母亲肚子里的孩子,身体被温暖的羊水所包裹,通过脐带吸收母亲的能量。
佛骨舍利好似一眼内息的活泉,一股神秘的能量绵绵不绝如泉般涌出,虚危穴像处一眼不见底的深潭,储存能量,然后化着真气,从虚危穴出发,经会阴,过肛门,沿脊椎督脉通尾闾……云昊按小周天在任督二脉内运转起来,真气至舌尖与任脉相接,沿胸腹正中下还丹田。
每搬运一趟,感觉经脉中的真气就像涓涓浅溪,渐渐粗壮,从细线般粗细到小指般粗,不断地冲刷 ', ' ')